青年說 | 動畫片理應規范 管好是難題
近日,廣電總局公眾號發布一則信息:支持引進優秀動畫片,堅決抵制含有不良情節的動畫片播出。
這則消息與日前“奧特曼動漫疑似被下架”事件聯系起來,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事實上,圍繞兒童視聽節目的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動畫片應該怎么去管?
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存在就意味著被“保護”與“教育”,兒童與青年、青年與成人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對信息接收范圍的不同。成人將來自社會的各種信息分類、分階段地傳授給兒童,而保證兒童在合適的年齡接受合適的信息,是社會與兒童相互適應的必要條件,這既決定了兒童的未來,也決定了社會的未來。作為兒童主要的娛樂方式,動畫片對兒童的思維及行為影響很大,如果其中參雜了大量荒誕、暴力、色情的情節則會對兒童產生誤導。動畫片規范是必須的。
但如何管、又如何管好?有些動畫片即便立意是好的,也很難杜絕“不當”的行為,這對動畫片創作的規范引導是個很大的考驗。經典動畫片《葫蘆娃》中,既有不符合社會價值觀的場景——舞刀弄棒、劫道殺人,也有極具教育意義的場景——爺慈孫孝、兄弟同心、懲惡揚善。殺人劫道是違法的,舞刀弄棒是不對的,那如何看待這部動畫片?要抓住主要矛盾。
其實,衡量動畫片好壞的定義很簡單:兒童在動畫片中受到的正面影響大于負面影響,這就是好的。如果一部動畫片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其展示的場景可以引導兒童向善,而又能使其分辨出其中的惡,那么這部動畫片就可以被接受。相反,就如《迪迦奧特曼》下架一樣,不論這部動畫名氣多大,也應堅決下架。
調查兒童對動畫片的評價,其好處不僅限于給動畫片定位,更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表達欲與責任感,讓他們參與對自己所愛事物的決策,既是對他們的尊重,也是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人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規制動畫片初心必然是好的,但其落實卻少不了社會的配合,家長、老師、學校、制作方、監管方,任何一環都至關重要。
作者:黎芷筠(重慶大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