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丨0.1元上法庭?為消費者法律意識點贊
近日,浙江杭州,一消費者在收到廣告短信后回復退訂,卻因此支付了0.1元短信資費,于是他將發送短信的購物平臺告上了法庭。最終法院判定,用戶退訂應由提供服務的平臺方負擔。
許多網民看到這條新聞,紛紛表示詫異:“一毛錢也要爭?這人真是吃飽了沒事干”“一毛錢還要告上法庭,真不嫌麻煩”。但消費者將平臺方告上法庭真的只是為了一毛錢嗎?不是的。
該事件中的消費者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有些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可能會選擇息事寧人,不去計較一角錢。但每個人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當自身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之所以把發送短信的平臺方告上法庭并不是為了爭一角錢,而是因為他有維權意識。在當下的法治社會,維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事事選擇息事寧人只能讓自己不斷吃虧,從吃小虧會變成吃大虧。必須要培養維權意識,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勇于使用法律武器,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維權同時也是公眾對平臺服務的監督。消費者將平臺告上法庭不僅維護了自身的權益,也將退訂平臺短信收費這一問題公開在公眾視野中,許多網民甚至看到新聞才知道退訂短信也要收費。網絡平臺領域仍在快速發展,但由于發展速度過快,許多服務內容還存在著缺陷需要彌補。消費者在維權的同時也讓這些服務缺陷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倒逼平臺修改缺陷,提升平臺服務水平,讓網絡平臺在公眾監督之下有序發展。
目前,商業短信領域還缺少相關規定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許多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推送”,退訂短信還要自己付費,實在令人煩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很多“小事”上大規模的侵權行為并不少見,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都遠遠大于商家的侵權成本。但有多少消費者愿意去較真打官司?即使有少數人一紙訴狀告上法庭,商家大不了對這幾個個例進行賠付草草了事,而其他沒有提起訴訟的消費者的權益無法得到維護。究根究底,還是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規對這一類現象進行限制,商家的侵權成本太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太高,權益難以保障。
網絡平臺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當注意改正服務缺陷,尊重消費者的權益。只有消費者喜愛、贊賞平臺的服務,平臺才能走更遠,更好。
作者:吳淑翔(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