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李子柒再談視頻創作:文化自信是內容輸出的不竭源泉
近期,李子柒在停更三個月后重現觀眾的視野。在接受央視的采訪中,她分享了從2016年至今的心路歷程和未來規劃。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李子柒停更事件引發關注。
正如節目中所提及的那樣,李子柒成功站在了時代的風口。2016年以來,短視頻成為火爆行業,在眾多內容創作者之中,李子柒以優秀的視頻質量脫穎而出,贏得了眾多海內外觀眾的芳心,她的賬號在海外視頻網站訂閱量超過了1600萬,甚至超過了許多西方主流媒體的賬號。視頻中那恬靜、淡雅的田園牧歌成為了觀眾在工作的壓力與生活的瑣碎之余可以自由呼吸的“夢境”。
李子柒多年來的視頻為何能“長紅不衰”?她又掌握了什么“流量密碼”?這是眾人都想窺探的問題,筆者從李子柒肯定的回答與堅毅的眼神中看出,她堅信文化自信才是內容不斷輸出與創新的真正來源。
視頻創作能否獲得長久關注與不斷創新,主要看內容創作能否找到觀眾之間的“文化最大公約數”。李子柒關注的便是人們對美好田園風光的向往與留戀,用美食作為切入點,喚醒存儲于所有人內心深處的回憶與時光。更重要的是,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歸屬是源遠流長、影響力正在“破圈”的中國傳統文化:她曾經花費大量時間介紹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也用鏡頭記錄下多個農作物從發芽到收獲的“一生”。數不清的中國傳統文化在這個四川妹子的視頻中活靈活現,變得趣味盎然。
這一個個用心制作的視頻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次深耕,也是對其的保護與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文化常常掛在她的嘴邊,生活中美好的瞬間也都未曾被她忘記。從蜀繡到專門學習的木活字印刷,從和奶奶相依為命到出錢資助孩子上學,廣受歡迎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好河山、美食美景都被她逐個記錄,這正是她作為一個內容創作者不斷輸出的東西。談及是否感到內容持續的壓力或惶恐,以上所有的生活細節與文化意義成為了“不擔心”這一回答的堅實后盾。
談起未來的安排,助力鄉村振興、傳承非遺文化、引導青少年將是她的重心所在。由此可見,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有勇氣,有正能量,更有信心向著所念方向努力的優秀內容創作者,觀眾也將更加期待她的作品!
作者:陶青卓(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