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清華貧困生窮且益堅,當代青年莫墜青云之志
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樹洞在網絡流傳,受到廣泛關注。這位經歷坎坷的同學通過兼職與實習擺脫困境后,每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了四名兒童。“我自己也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這篇長文感動了無數網友,被稱為“當代的《送東陽馬生序》”。
從這位清華學子的身上,廣大青年可以學到什么呢?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清華大學的校訓,也是這位清華學子教會我們的立命之基。立志奮斗對一個人的一生意義非凡,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因此廣大青年更要學習他那份對理想的堅定、對信念的執著,以及不怕困難、勇于開拓、頑強拼搏的精神。同時要時刻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這位清華學子教會我們的發展之本。在這篇真情獨白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位貧困學生的生活實錄,更看到了一位寒門學子奮發圖強的拼搏軌跡,看到他推己及人、“讓愛延續”的良善。這位清華學子升學至研究生后,雖生活不再窘迫,卻在仍不充裕的情況下,主動用兼職賺取的微薄收入資助家鄉的孩子。惟其如此,更顯難能可貴,正因他時刻銘記這一路上所獲的每一份“愛心”,才逐步內化為他身上沉甸甸的使命感,懂得用更多的愛來回饋社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是這位清華學子教會我們的成事之道。見賢思齊焉,通過他的經歷,當代大學生也應學會思考。思考我們的大學四年生活是否因短暫的困難而荒廢了學業,辜負了學習時光;思考我們是否早已深陷消費旋渦,難以自拔;思考我們是否面對周邊的苦難卻視而不見。縱然我們不必完全認同這位清華學長清貧的生活觀,但其于艱苦環境中仍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際遇,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而當代中國青年要想有所作為,就要不忘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為核心、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胸襟為根本、以“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氣度為前提,投身于人民的偉大事業中,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作者:陶青卓(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