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絕不能把青少年抑郁當作無病呻吟
日前,教育部對全國政協《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進行了答復,其中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對于青少年抑郁的認識,許多人還停留在“孩子也會抑郁嗎”“矯情”“無病呻吟”等觀念上,但事實恰恰與之相反,青少年抑郁是需要嚴肅看待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為17.2%,重度抑郁為7.4%。因此,青少年抑郁絕不是無病呻吟,家長、學校、相關部門對此應重視起來。
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應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在生活中應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注重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對于孩子在考試中失利、生活中犯錯等情況,不要一味指責,應多給予一些鼓勵與肯定,多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多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義務感、幸福感等。家長還應正確認識青少年抑郁癥,一旦發現孩子抑郁應及時送醫,切不可把青少年抑郁癥當作孩子“矯情”“鬧情緒”而已,不把孩子抑郁癥當回事,更不可諱疾忌醫,最后耽誤了抑郁癥的治療時機。
青少年心理問題主要來自學業壓力、升學壓力等,學校教育對于孩子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覷。目前,一些學校還存在心理健康課不重要的錯誤觀念,錯誤認為開設心理健康課對于升學考試毫無幫助,只會占用“主科”時間,所以出現了很多時候都會把心理健康課讓給“主科”的現象。對此,學校應改變觀念,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配備齊全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正常開設心理健康課,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著力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考試成績不好、學習效率低等問題,老師、家長不可一味批評,施加壓力,應多些鼓勵。對于學業壓力、升學壓力過重的學生,應給予個性化的心理咨詢、疏導。
各級黨委政府部門應針對當地轄區心理健康醫療資源做好充足文章,共同為孩子的心理健康護航。應加大對當地轄區心理健康醫療資源投入,在精神專科醫院增設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在兒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在各地市設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熱線等。同時,應加大對心理健康醫務人才的招引力度,多措并舉讓人才留下來,共同呵護好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總之,青少年抑郁絕不是無病呻吟,各方都應該重視起來,行動起來,共同呵護祖國的花朵。
作者:余春龍(云南省金平縣委組織部)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