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追星要有底線 莫要以身試法
據《北京日報》消息,非法獲取藝人航班信息用以追星的粉絲劉某某、王某某,近日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依法判處拘役5個月、緩刑5個月,拘役4個月、緩刑4個月。今年6月,這兩位粉絲不僅在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聚集尾隨跟拍某明星,對機場正常秩序造成嚴重影響,同時還非法獲取100余條明星身份及乘坐航班信息,并將部分信息在“粉絲”微信群中轉發。
粉絲因非法獲取藝人個人信息被判刑的處罰無疑給其他粉絲敲響了一個警鐘。此前,央視就曾曝光娛樂圈存在的“私生飯”現象。“私生飯”一般指為滿足自己的私欲窺探藝人私生活的粉絲。這部分粉絲通過各種灰色渠道獲取藝人的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航班信息、身份證號、酒店地址和電話號碼等,再通過這些信息在酒店門口和機場等明星出沒的地方蹲守,以滿足自己的窺私欲。
盡管明星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部分生活被曝光在聚光燈下,但這也不代表明星沒有自己的個人隱私。粉絲偷窺明星的日常、騷擾明星及家人的正常生活,給本人造成了實際性的傷害,同時也擾亂了正常的公共秩序。從道德層面上來講,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實際上,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藝人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僅觸碰了道德底線,同時也跨越了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邊界。《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但即便有法律明確規定,仍有不少粉絲頂風作案。據統計,僅首都機場公安局就偵辦了涉粉絲違法違規追星案件17起,共刑事拘留2人次,行政拘留10人次,行政罰款342人次,警告121人次。可見,這樣違法追星的案例不在少數。
作為粉絲,追星需把握好尺度,控制在合理的道德和法律范圍內,遵循文明追星、理智追星才是正確選擇。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對粉絲追星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牢牢扎緊懲戒機制的籬笆,規制粉絲的失智行為。
追星不應觸碰法律的紅線,希望廣大粉絲也能以此為戒,莫要以身試法。
作者:何曉琴(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