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場 | 一江一公園 心心念念的嘉陵濱江生態長廊來了!
冬日里,朝天門碼頭的江面上,時常籠著一層薄霧。
一路奔騰的嘉陵江,在此匯入長江,兩江融合。
對于重慶人而言,嘉陵江是母親河,承載著城市數千年的歷史記憶。一以貫之,重慶人在重視對嘉陵江沿線開發與利用的同時,也澆筑著保護母親河的堅實基礎。
日前,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為有序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嘉陵江岸線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慶嘉陵濱江生態長廊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方案經市規委會審議通過并印發實施。
根據《規劃》,重慶將以生態優先、保護為主、修復為輔、人水和諧為原則,把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建成山水生態畫卷、人文風景珠鏈、智慧游憩秀帶。

一問:為何要建?
與生俱來的生態優勢
重慶嘉陵濱江生態長廊范圍北起北碚與合川交界的草街航電樞紐,南至朝天門,河道中心線長69公里,兩側岸線共長138公里,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河道、灘涂、林地等非建設用地及周邊少量公園綠地,其中陸域面積約25平方公里(175米水位線以上計算),水域面積約23平方公里。
整個生態長廊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及生態合理利用區三大區域進行生態建設,劃定城市協調區,對周邊區域進行城市提升。
在濱江空間較多的重慶,為何要將這里稱為“濱江生態長廊”?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相較于中心城區其他區域,嘉陵江沿岸的自然生態環境品質非常突出。

具體來看——
生態的稀缺性,生態長廊范圍內現狀原生態岸線占到了約76%,如果僅從磁器口以北來看,原生態岸線甚至高達92%;
豐富的特色地貌,包含溫塘峽、觀音峽2處峽谷,沱口、江家沱等4處回水沱,北碚廟嘴、水土等的6處碚石,黃果磧、簡家梁等12處磧石,順水寺、鳳棲沱等3處石崖,白鶴灘、徐家灘等11處江灘及天然草甸,竹溪河、后河、馬河溪等17處溪流入江口,還有眾多半島和江灣;
生物的多樣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
可以說,這里就是重慶名副其實的濱江生態長廊。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聚焦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此次嘉陵濱江生態長廊規劃的提出,將進一步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為重慶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增添一抹亮色。

二問:規劃如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風景線
生態長廊怎么建?顧名思義,生態長廊最首要的就是要注重整個沿岸的生態保護與修復。
“規劃保護4處回水沱,6處碚石,12處磧石,3處石崖,11處江灘,17處溪流入江口等特色地貌景觀,維育周邊景觀環境。”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項目組負責人表示,為保護消落帶原生態特質,規劃明確要確保76%的自然岸線比例不減少,逐步修復受損岸線的生態功能。
同時,保護濱江濕地生態系統中特有的甜根子草、狗牙根、五節芒等重要組成物種,保護縉云黃芩等縉云山模式植物,馬尾松等野生林木,金蕎麥等野生重點保護物種,防治落葵薯等入侵植物。保護與修復中華秋沙鴨、蒼鷺等野生動物棲息地,為野生鳥類、魚類提供繁衍、覓食的多樣生境。
在生態修復環節,將對沿江具有塌方隱患及土壤裸露區域及時進行地災治理和生態復綠。對因工業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治理。
其中,將對現狀沙坪壩、江北、渝中區等現狀濱江路、隧道口等硬質護坡進行柔化、綠化、美化提升。對沿江外露雨水排放口及外露排污干管進行治理提升。
除了在生態保護與修復上下功夫,規劃還通過打造人氣江灘、山城陽臺等標志性場景突出智慧游憩特色。
未來,除了溫塘峽區域地形陡峭,難以貫通濱江步道外,其余區段按照多級濱江步道進行貫通,其中金海灣公園至北碚東陽的路側濱江步道還有條件開展馬拉松活動。
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這正是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三問:怎樣實施?
《規劃》范圍內嚴禁建設項目大挖大填
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建設,作為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的重要專項工作,正加緊推進實施。經初步排查,《規劃》范圍內在建和規劃的重點項目主要包括“兩江四岸”岸線治理提升工程、生態修復工程、濱江道路和山城步道等市政基礎設施、城市更新項目。
——“兩江四岸”岸線治理提升工程:江北嘴江灘公園、相國寺碼頭、盤溪河入江口、李子壩片區、磁器口片區、朝天門片區、嘉濱路大溪溝段、嘉濱路化龍橋段、沙坪壩滴水巖至磁器口段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江北嘴江灘公園嘉陵江段、磁器口碼頭今年已建成開放;北濱路長安碼頭段、洋炮局段等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生態修復工程:兩江新區竹溪河峽谷生態公園正開展河段生態修復及慢行系統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初見成效;兩江新區水土濱江地區規劃實施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減少水土流失,提升岸線品質。
——市政工程:禮嘉步道、悅來步道正有序推進,部分區段預計年底建成;江北區北濱路西延伸段、洋炮局1862項目周邊道路工程等道路項目加快建設實施。
這些在建和規劃的重點項目,將嚴格落實《關于加強主城區自然山水保護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土石方大挖大填的通知》,嚴禁大挖大填,并將進一步加強“兩江四岸”地區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堅決防止野蠻施工。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呵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家園,重慶干在實處!

四問:未來怎樣?
整個嘉陵江沿線“變身”濱江公園帶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在李商隱的筆下,嘉陵江的景色,美不勝收。
而未來,這道美景將更勝從前。
通過生態保護、修復后,整個嘉陵江沿線將建設成為全齡友好的濱江公園帶,實現和諧共生。
人工繁育、培植的具有觀賞性或藥用價值的鄉土植物,將用于生態廊道美化或科普教育;布置的兒童游樂、康體運動、休閑“打望”等場所,充分考慮市民游客的活動需求;伴隨多級濱江步道逐漸貫通,不僅可全線欣賞沿江風光,還有條件開展馬拉松等各種活動。
一副嘉陵濱江生態長廊的絕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這里,將展現江峽相擁、青山掩映、臨江石崖等代表重慶特色的生態場景;
這里,將匯聚人氣江灘、山城陽臺、陵江驛渡等活動體驗場景;
這里,將彰顯城市人文內涵的節點,如鄉愁江鎮、工業記憶、山城印象、兩江交匯等場景。
嘉陵江沿江的磁器口、金剛碑、澄江老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將如同江岸線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被串聯起來。施家梁、水土等極具特色的古鎮街巷被逐步修復后,也將重放異彩。改造后的特鋼廠、嘉陵機械廠等舊工廠片區,則化身為工業時尚公共空間,激發工業遺跡活力。
未來,嘉陵濱江生態長廊的藍圖是——建設成為山水生態畫卷、人文風景珠鏈、智慧游憩秀帶。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將在這里綻放。
這樣的美景,怎能不讓人期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董進 邱小雅 佘振芳/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