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老人被圍搶甘蔗 究竟是誰在影響市容?
12月6日,江蘇南通一名老人在街頭販賣甘蔗,被市容管理人員團團圍住,車上的甘蔗全部被收走,老人急得大哭。當晚,三星鎮政府發布情況通報稱:經核實,身著保安制服的為該鎮購買服務的第三方市容公司人員,按合同承擔市容管理相關工作。其現場處置過程簡單粗暴,目前,該鎮已暫停該公司相關責任人員工作,并依照規定進行問責。
網傳視頻中,黑壓壓的一群人,團團圍住一個老頭,地把他懷里的甘蔗一根一根奪走。這些人員的所作所為令人震驚與憤怒。
行政執法權能隨便“外包”嗎?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執法權只能由執法機關的國家工作人員來行使,企業的員工并無權力“執法”。官方發文稱:“工作人員行為規范跟要求理念格格不入,缺乏溫情。”但是與其說是工作態度的問題,不如說是執法權被一紙合同“外包”的是非問題。
比暴力執法更刺痛人心的,是“執法人員”對群眾的漠視。正是這種漠視,讓城市片面地追求光鮮亮麗的市容市貌,而忽視了那些被邊緣化的、隱藏在角落的群體。在市容管理員的視角中,可能覺得收走小商小販的東西天經地義,但是對于老人來說,被奪走的不只是甘蔗,更是自己在這座城市謀生的“根”。
市容需要維護,但是規則也需要有溫度。2020年受疫情影響,“地攤經濟”廣泛出現,國內許多城市出臺了相關文件,明確支持“地攤經濟”的發展。在那時,四川仁壽有一位老太太,在人行道上擺攤賣荔枝,影響了行人出行。幾位城管了解到情況之后多番聯系,幫她找到一個攤位,開車把她送到附近后,還主動幫她把李子挑到市場。城管用溫情的執法方式對待小商販,贏得了公眾的認同和贊許。
文明城市的建設不在獎狀上,不在文件里,而體現在對人的關懷上。城管執法工作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和研究,只有讓弱者有尊嚴,執法有溫度,才能讓城市更美更和諧。
作者:楊嘉奕(重慶大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