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小劇場戲曲展演為傳統戲劇注入“青年”靈魂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文匯報社共同主辦的“2021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于12月8日至16日在長江劇場和宛平劇院舉辦。共有11個劇種的十多部小劇場戲曲作品在長江劇場紅,黑匣子和宛平劇院小劇場輪番登場。
中國傳統戲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富于藝術魅力的表現形式為歷代人民所喜聞樂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演藝行業沖擊,在年輕一代,傳統戲劇逐漸沒落。中國青年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較為明顯的斷層問題,主要體現在青年編劇的斷層,青年演員的斷層,青年觀眾的斷層。嚴重的青年斷層問題導致傳統戲劇缺乏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觀眾老齡化,演出市場不斷萎縮,傳統戲劇面臨著生存發展困境。
而小劇場戲曲展演為傳統戲劇破除發展困境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小劇場戲曲展演,讓“高大上”的傳統戲劇更“接地氣”,吸引更多青年觀眾參與其中。傳統的戲劇不論是表演形式和故事內容對普通的觀眾來說都晦澀難懂,演員和觀眾之間像是兩個完全隔絕的世界,觀眾的觀劇體驗感不強,這也是傳統戲劇“路人緣”不高的原因。
而小劇場式的戲曲表演讓戲劇表演讓觀眾更有現代化的觀劇體驗,表演區和觀眾席合二為一的“整體劇場”模式讓觀眾不再是傳統戲劇的旁觀者,而是作為戲劇的親歷者參與其中,更易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沉浸其中,創造良好的觀劇體驗,為青年觀眾搭建了解傳統戲劇的橋梁,吸引更多的青年受眾了解戲劇。
小劇場戲曲展演,為戲劇藝術表達形式創新提供可能,充分激發青年編劇的創造性,將傳統戲劇與“青年”元素有機融合。傳統戲劇沒有青年觀眾,追根究底,是傳統戲劇本身缺少對青年的吸引力,雖然傳統戲劇弘揚的大都是中華傳統美德,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流行文化,固步自封,毫無變通,最終只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小劇場戲曲展演青年編劇在傳統戲劇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戲劇以現代青年受眾更加喜愛的形式呈現,如京劇《一壇金》將正劇題材的典故以輕喜劇的形式進行演繹;昆劇《白羅衫》將復雜的倫理親情故事以小劇場的形式,以“救贖”為主題進行演繹;淮劇《秀才·審妻》則在文本和表演上都嘗試把傳統和創新相結合。創新和巧思都讓觀眾耳目一新,讓傳統戲劇更具“青年”氣息。
小劇場式的戲劇表演充分釋放青年戲曲人才的創造性,滿足青年觀眾的審美需求,為傳統戲劇注入“青年”靈魂,擴大青年市場,促進傳統戲劇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作者:何玲超(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