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不妨換個角度看待“全班都是班干部”
日前,廣東佛山,一小學六年級班級43名學生全是班干部的視頻走紅。班主任姚老師表示,除常規課代表外,班里還有投影儀管理員、出操秩序管理員和飯堂管理員等,每個同學都有事做。姚老師稱,她從四年級帶他們時就這樣安排,有兩年多時間了。每個學期各個職位還會根據同學的具體情況進行輪換,她希望所有同學都是班級的管理者、組織者,并增強班級的團結和凝聚力。
這種全班學生都有職位,且任職一個學期之后,老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輪換的安排方式,不免讓家長們叫好,拍手稱贊。視頻中班主任姚老師這種“平均分配”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鍛煉其能力,防止無序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以服務同學為出發點,使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服務,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
一直以來有關小學生當班干部的話題層出不窮:武漢一小學某班45個孩子官銜達60個,家長請客拉選票;全班25個學生,有23個班干部,落選孩子的家長崩潰……
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本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鍛煉孩子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同時也會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但一旦忘記了選班干部的初心,就容易走向“極端”,令孩子從小受到權力、官本位等思想的侵蝕,更不利于日后的身心健康發展。
但這僅靠老師的努力還不足夠,為此老師和家長必須加強溝通,共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制定合理化的班干部制度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對班干部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注重權責教育。要加強引導,對于班級出現的班干部以權謀私、頤指氣使等不良行為要及時制止,淡化班干部的特權。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和家長一視同仁、平等相待,
家長也不該為了自身的攀比之心或者過度的教育焦慮來要求孩子當班干部,比起這些,更為重要的是樹立孩子的信心,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同時也要加強孩子的思想教育,向孩子強調班干部不是“領導”職位,而是服務崗位,它不僅意味著榮譽,還意味著責任。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沒有什么事是小事。我們不僅要求班干部制度合理化,更深層次上是要將孩子“官本位”的思想扼殺在萌芽中,培養其“民為本”的思想,助其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馬秀琴(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