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虎爸”逼迫年幼子女學高數,教育焦慮該如何緩解?
近日,南京一博士出身的“虎爸”逼兩名5歲與7歲的年幼兒女學習中學甚至大學的知識,比如文言文和高等數學。并且在教育過程中經常謾罵和毆打孩子。孩子的母親也因為教育問題多次與他產生矛盾。但這位“虎爸”在公安民警,婦聯人員以及學校老師的調解下仍然固執己見,我行我素。最后孩子母親不得不向法院申請并獲準了人身安全保護令。
這起新聞中的“虎爸”自己就是博士出身,想來文言文與高數對他來說也沒有太大的難度。但他犯了一個很重要的錯誤,那就是用自己的經歷與能力來衡量兩個尚處于小學與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用自己一個成年人的頭腦水平來要求兩個尚未完全發育的幼童。在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時候則進行謾罵甚至毆打,也對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損傷。孔鯉尚且先學詩后學禮,而這位“虎爸”顯然不懂得循序漸進的道理,以為可以直接建成空中樓閣。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孩子們得不到應有的關照與適當的知識,父母也因為教育出現問題而加深矛盾。
近年來,教育焦慮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在家長對孩子“不甘居于人后”的期望下,出現了學區房,重點學校以及各種培訓班,早教班等現象。教育的“起跑線”也不斷向前推移。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初心自然是好的,但手段上卻有時候顯得過于激進。而這些激進的手段很多情況下并不能獲得有效的反饋,反而令家長和孩子都疲憊不堪。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不能符合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的激進的教育手段也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從而南轅北轍,與設想的目標越來越遠。
教育者,育人也。雖然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夠更加具有競爭力,但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中也應該放平心態,更多地與孩子交流溝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現在國家政策下教育實施“雙減”,不僅是為了給孩子減壓,也是為了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更應該通過溝通引導而非強迫的方式,使孩子自然而然學得相應的知識。讓孩子健康自然地成長,從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者:任云天(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