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女性車廂”之爭:治標不如治本 讓文明之車廂常駐人們內心
如今,國內外的許多城市地鐵上都設置了“女性專屬車廂”或“女性友好車廂”,然而這一措施卻引起了廣泛的社會爭議。近日,關于地鐵有沒有必要設立女性車廂的討論,再次登上熱搜榜。
贊同者認為,女性車廂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女性的被騷擾之困,同時,在地鐵高峰時間段,女性車廂能為在哺乳期、生理期體力相對較弱的女性提供更多幫助;而不支持的聲音也很多,比如專設女性車廂是一種資源浪費;女性車廂看似是關懷女性,卻可能造成男女不平等。
實際上,設置女性友好車廂的初衷,并非挑起男女對立,更不是變相的“性別歧視”。但女性車廂的設置與運行,卻存在很多現實困境。此前,深圳地鐵曾在國內率先設立女士優先車廂,但卻效果不佳,女性車廂里依舊擠滿了男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深圳去年曾在《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修改稿)》中規定:高峰時段優先車廂可以僅供殘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對于乘坐優先車廂的其他乘客,地鐵工作人員應當勸離。但由于爭議太大、實操太難,這一規定最終未被施行。
在北京、廣州等大型城市,早晚高峰人流量巨大,如果勸離部分乘客,不僅給軌道交通的秩序維護造成負擔,還讓地鐵運力遭受損失,更阻礙了市民的正常出行。并且,女性車廂之外的女性將面臨更加擁擠的乘車環境,保護女性的初衷也難以實現。設置女性專屬車廂,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一些女性會在地鐵上遇到的難題,但這只是治標,并不治本。部分地區的實踐也證明,這一舉措操作難度大,吃力不討好,不一定解決了原有問題,反而帶來了新的問題,最終結果往往“折戟沉沙”。
因此,要想長遠且根本地解決相關問題,減少地鐵等公共場合的“咸豬手”事件發生的頻率,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首先,應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對騷擾者的懲罰力度,并大力進行反面案例宣傳,威懾潛在的不法分子。其次,社會各界要加大對尊重女性、遵紀守法的宣傳教育,讓人們自覺養成文明規范,遵守法律法規,維護道德秩序。同時,城市治理能力應該不斷提升,增強地鐵等公共場合的秩序維護能力和安保措施,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運載效率。
女性車廂不一定要設置在軌道交通上,但文明之車廂應該長存于人們的內心。只有全社會形成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氛圍,才有利于文明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作者:周洵(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