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暴力分揀成快遞頑疾求的是“快”,丟的是“心”
近日,申通快遞吉林長春一網點暴力分揀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誰家都扔,不止我家”,工作人員“理直氣壯”回懟,再一次暴露出快遞行業暴力分揀的頑疾。
不可否認,拋扔快遞已成行業普遍現象。隨著電商、快遞的快速發展,暴力分揀問題隨之出現。從整個物流鏈條上看,較低的運費,數量龐大的貨品運送任務,計件提成的分配機制,使一些快遞分揀員常以暴力的方式換取效率。雖然近年來大多數快遞公司分揀中心已采用自動化分揀,不規范分揀現象已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暴力分揀問題仍常見于小區等地的加盟快遞網點,使快遞服務在“最后一公里”上失去保障。
誠然,“快”是快遞行業的重點,但“快”并不是唯一追求。暴力分揀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若只求“快”,忽視服務規范和質量,丟的不只是行業的“服務心”,更是消費者的“信任心”。今年雙十一期間,國家郵政局向全體快遞從業者發出倡議:認真投遞手中的每一件快件,不拋扔、不踩踏、不延誤、不破損,讓“有溫度”的快速及時飛入千家萬戶。求快是物流速度的要求,但“快”不能以罔顧消費者權益和用戶體驗為前提。暴力分揀這種方式,無疑是失了“溫度”、丟了“心”。
解決暴力分揀,是快遞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視頻中工作人員的行為,不僅是個人工作效率與職業素養的問題,也反映出企業的服務理念、對員工的制度規范、從業監督等方面的現實偏差。防止暴力分揀,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快遞價格、員工素質、薪酬體系、運營成本等環環相扣,任何一方面存在漏洞,都會使整個鏈條失衡。杜絕相關法規和標準的“坐空”很重要,同時也要注意對快遞從業者利益和安全的保護。既要規范業務操作,也要理順當中的利益關系;既要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也要履行對從業者的責任和義務。只有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走心對待現存問題,快遞行業才能高質量發展。
除了暴力分揀,“快遞不入戶”“價格戰”“索賠難”等現實問題,也制約著快遞行業的向上發展。俗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在快遞行業里,若單純“唯快”,是不能立下長久生存之基的。丟了“服務心”,最終也會丟掉市場和未來。
作者:雷晨越(重慶大學)
華龍網《青年說》投稿郵箱:hlwqingnianshuo@126.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