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 | 熱愛無限制 追夢無晚時
近日,清華大學保潔阿姨邢國芹在新年聯歡會上彈奏《我的中國心》的視頻刷屏。鋼琴零基礎,不識樂譜、不懂樂理,沒接受過專業訓練,邢阿姨在業余時間憑興趣,用一架長期不用的“走音”鋼琴,自己摸索指法、和弦、重音。正所謂藝術沒有門檻,熱愛不限年齡!
對后勤這類的工種,很多人都會認為是“低端”的工作。一看到或聽到“保潔阿姨”的字眼,部分人對其的第一印象都是“文化水平有限”,與樂器更是關聯不到一起。而邢國芹卻打破了部分民眾對此的刻板印象。
雖說“職業無分貴賤”,可人們對不同職業有不同的既有印象,“歧視鏈”在社會職場上也確實存在。在職場中不少人當過歧視者,但同時也是被歧視者。但我們要明確的是,“歧視鏈”的存在阻礙個人乃至社會的向善發展。在相同的社會里,良性的競爭環境利于企業之間共同進步,和諧友愛的職場環境才是個人發展的“良方”。
除了職業以外,每個人都不應該被自身的條件限制,生命的意義掌握在自己手里。人們會根據一個人的性別、年齡、學歷對其“下定義”。這種“定義”通常是社會現存的刻板印象,比如人到35歲是不是該結婚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試著反思一下,現實是否就該如此呢?
任何事物都不該是用來定義個人或劃分等級的方式,每個人也無需按照別人眼光和想法過活。只要大家剔除有色眼鏡,提升社會的包容度,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晚霞未必遜晨曦”,恩格斯在晚年仍然鉆研醫學。而近年來,社會上也出現越來越多跨行圓夢、老有所成的例子。比如同是在清華的圖書館保安賈作勝,靠自學成功考取山東大學。
“成功”是大多數人用一生所追求的,那么何謂成功?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每個人最大的“成就”。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權,是獨立的個體。只有活在當下,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并付諸行動,把握好機會才能活出自我。
熱愛無分年齡,行動永遠不晚。有夢就去追,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實現。每一種人生都值得被尊重,做自己故事的“主角”,詮釋自己的精彩人生。愿更多的人在平凡的生活里綻放自己的光芒。
作者:李佳靈(重慶大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