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聚焦“專精特新” 讓“小巨人”加速跑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以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它們專注于產業鏈上某個環節,打造“一技之長”。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企業11.7萬家。《2022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重慶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力爭達到14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55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萬家科技型企業。這對筑牢經濟轉型升級基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加強孵化培育,凝聚社會合力。產業要增強發展韌性和核心競爭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就顯得極為必要且急迫。在圍繞基礎電子元器件、基礎軟件、高端儀器設備、網絡安全等關鍵領域,重點引進、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可行路徑之一。重慶就針對“專精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系列支持,如支持各類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建設,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通道;組建10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高校、院所和企業的產學研協同;建設10家中小企業孵化器,打造低成本創業創新發展載體等,通過共享技術、成果、人才等資源要素,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孵化“最強大腦”,為企業穩步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力量。
鼓勵自主創新,釋放創造活力。《“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持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提升其創新能力。優化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基礎科研項目等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專精特新”各梯度企業培育指標體系;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方面的精準扶持;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通過從技術資金、服務、人才等方面提供相關配套措施,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促進中小企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暢通產業鏈條,積蓄發展動力。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要促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需充分發揮“鏈主”示范引領作用,由“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聯動,組織參與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做強長板優勢,補齊短板弱項,打造新興產業鏈條,將有利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此外,開放市場、創新、資金、數據等要素資源,可促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融入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提升“建鏈”“強鏈”“補鏈”能力,集聚產業鏈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科技團隊、高端人才,完善產業鏈,以此進一步厚植制造業競爭優勢。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走“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活力,打造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力提升“專精特新”核心競爭力,定能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跑出“加速度”。
作者:棠聲(榮昌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