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擴大政務服務“朋友圈” 讓“掌上服務”更高速便利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要擴大“跨省通辦”范圍,在全國各地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等目標,解決群眾政務服務異地辦理的難題,用數據鏈接婚姻登記、醫保結算、公安交管等服務,用電子技術實現跨地保障,解決群眾擔憂。目前各地均在加速平臺建設,將千里之行落于電腦方寸之間,極大拉動了群眾與政務服務的距離,高質量的政務服務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和點贊。
以重慶市“跨省通辦”為例,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重慶“渝快辦”與四川“天府通辦”已實現互聯互通和統一身份認證。重慶正持續開展與西南五省、長江沿線城市、東部沿海城市的對接合作,積極擴大政務服務的“朋友圈”,不斷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帶來的政務服務經驗,實現重慶與各省市的資源共享、數據互通。
跨省流動人口多,群眾利益無小事。
據調查,我國跨省流動人口約1.25億,并且流動率在逐年增加,外出上學、務工等人員在辦理政務服務時會遇到一些障礙,特別是身份證遺失、醫保辦理、二手車信息登記等問題往往費時較長。在這一情況下,國家有關部門立刻行動,針對不同地區的人口流動情況,優先推出電子化“跨省通辦”服務內容。快速解決農民工子女異地上學、大病醫保結算等問題,幫助群眾解決自身難事。隨著各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逐漸打通,“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走路”慢慢成為了各地政務服務現實,極大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民生事件辦理難,惠民便民在提升。
有調查顯示,多數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主要集中在婚姻、醫療等問題。在以往政策下,婚姻登記必須在一方戶籍地辦理,給不少在外地定居的群眾帶來不便,在2021年6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的批復》,在部分地區率先實行結婚與離婚的“跨省通辦”,極大節約時間、經濟成本,提高婚姻登記機關效率的同時也方便群眾辦事。另外,跨省醫保結算也是近年來讓異地患者費時費力的事情,因涉及金額巨大、手續繁雜,群眾跨省醫保結算需求更加強烈。根據現狀,2021年國家醫保局牽頭建立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上線跨省異地就醫管理子系統,并且擴大定點醫療結構,讓群眾報銷流程更加快速方便,異地醫保自動實時結算,為多數老年人、重病患者提供了優質便利的服務。
異地政務新需求,各地聯動不放松。
當前看來,隨著群眾政務服務的需求不斷變化,政府部門服務水平還應不斷增強,以更優異的成績單讓群眾放心滿意。目前不少省市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服務模式,不斷推出政務APP將當地各類民生服務容納進去,讓群眾直接就能在網上進行辦理、審核。同時各地也紛紛推出了電子醫保卡、電子駕駛證等身份性電子證明,分散地區投放設置了多家社會服務熱點和24小時電子政務服務大廳,讓群眾享受高速便利的“掌上服務”,用數據賦能政務服務,以智能生活創造美好未來。
作者:孔雯莉(大渡口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