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網絡中國節·清明系列兩江評④ | 盡孝莫待“清明”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們又一次迎來了傳統節日——清明。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自然節氣與傳統節日的完美結合。祭祖掃墓、追思先人一直是清明節的“規定動作”,也是傳承下來的傳統風俗,這其間飽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孝道。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而清明節作為一個以盡孝為重要內容的節日,也激發著我們對孝老敬親的思考。清明時節,當我們在祭祀逝去親人的同時,也應關注一下我們周邊健在的親人。
古人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而在城鎮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使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大城市,尋求更多的發展,追求奮斗路上的幸福,留下了家中父母那孤獨的背影。當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逐漸占據了我們生活的全部,“常回家看看”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奢望。工作忙、假期少、沒時間……太多的身不由己讓我們無可奈何,加之近幾年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很多游子與父母相聚的時間更少。
雖然伴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和智能化、智慧化的廣泛應用,手機、微信、視頻讓我們的距離不再成為溝通交流的障礙,但我們是否會經常想起遠在家鄉的父母,是否會經常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或視頻?也許我們更多的是各種忙,忙事業、忙工作、忙孩子、忙旅游、忙購物、忙交友……真正能想起并給他們打電話或視頻的時間也不多。他們給我們打電話或視頻過來,我們是否因為工作忙而給他們的滿心期待澆一盆“涼水”?是否因為嫌棄他們的嘮嘮叨叨而給了他們一陣嗆白?是否因為最近心情不好而匆匆掛斷了他們的電話?或許,我們沒有想他們是如何學會操作智能手機,他們是如何熟悉使用視頻電話,他們是如何戴著老花鏡去一個一個尋找手機按鍵的……他們的愿望其實很簡單,只想和你嘮兩句家常,了解一下你最近的工作生活,看一看你的狀態,聽一聽你的聲音。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些東西,也許我們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可一旦失去,就會追悔莫及。孝敬父母也是如此,盡孝要趁早,莫待“清明”時。也許當下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也許清明小長假我們依然不能回家,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盡盡自己的孝心。不妨拿起我們的手機,用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與父母談談心、聊聊家常,或者給他們網購一些生活必需品……這些其實都很簡單。距離近的就更不用說了,帶上孩子,回家看看,陪父母吃上一頓飯,帶他們出去踏踏青,與他們圍坐在一起嘮嘮家常……
清明,讓我們在追思故人的同時,給父母多一些陪伴,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溫暖,記住,盡孝莫待“清明”時,孝敬老人須趁早!
作者:黃向輝(大渡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