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一種一收獲” 糧食安全穩穩的
一粥一飯事關國家安危,事關民生福祉。糧食安全要牢牢抓在手上,讓“壓艙石”更穩,讓發展基礎更實。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雜志發表了《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重要文章。“糧食生產要年年抓緊,面積、產量不能掉下來,供給、市場不能出問題。”“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文章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可謂發人深省,為“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階段更好地發展好農業工作,指明了方向,廓清了路徑。
“民以食為天”。對于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吃飯就是“天大的事”。無疑,發展的邏輯中,穩好“口糧”始終是秉軸持鈞的關鍵。諺語中流傳的“手中有糧心不慌”也是這個道理。換言之,有了充實的“米袋子”,滿當的“菜籃子”,豐富的“菜盤子”,人們的幸福生活才能有基礎,發展才會更有底氣。今天,中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決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我國糧食已經實現了“十八連豐”。可以說,中國人的飯碗不僅端得穩,還能端得好。
“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這些年來,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遠大目標的牽引下,在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上,我們總能逐年收獲豐收的喜悅,于重重稻浪、陣陣麥香中筑牢糧食安全的基石。不論是守牢18億畝耕地紅線,劃小單元格讓“田長”等“田管家”隆重上陣;還是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的“鎬鋤鐮犁”逐漸退場,現代化的“金戈鐵馬”遍布田間地頭;或是從市場端發力,穩糧價、兜底線,讓農民在田地里有錢賺……從政策撐腰到科技驅動,從市場管理到深化改革,全國上下從戰術發力,穩穩托起糧食安全的大局,廣袤的田野越來越成為豐收的沃土。
“大國糧倉”里裝滿中國糧,飯碗里盛滿“優質米”,關鍵要馳而不息、搶抓農時,讓有限的耕地物盡其用,讓每一塊耕地不閑置、不浪費。時下,正值春耕春播大好時機,打好夏糧豐收第一仗,尤須與時間賽跑,不負春光,不誤農時。人勤春來早。放眼望去,黑土地解凍松土,種前準備如火如荼;紅土高原犁地、播種、插秧、施肥次第鋪陳,組拼成一幅幅充實的春播畫卷……大江南北、祖國各地,勤勞的奮斗者正通過汗水澆灌夢想,用耕耘對沖疫情等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兜牢“糧袋子”,挑穩“金扁擔”,“穩糧大計”盡在一步一腳印、一種一收獲間。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不僅要靠勤勞的廣大農民鼎力撐腰,還要依賴馳而不息的科技發力、優良種子保障等,把更多的優質種子“芯片”、現代化農機農具、廣闊的市場空間無限延伸到田間地頭,打好各方面多維度“組合拳”,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托起豐收的“盛景”。
作者:周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