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永續發展“國之大者” 打造美麗中國靚麗名片
海南以生態立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是重中之重。國家公園是美麗中國的“明信片”,代表國家形象,書寫生態文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我國首批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這里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作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扇窗口,透過國家公園建設可以看到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可以看到中國守護好自然生態、保育好自然資源、維護好生物多樣性的不懈努力,可以看到神州大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建設國家公園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立足自身特點,我國確立了國家公園在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構建起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三位一體”的格局。與傳統的自然保護區相比,國家公園實行統一管理、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保護范圍更大、生態過程更完整、管理層級更高。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2015年啟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再到2021年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國家公園建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今,從“雪域高原”的三江源頭到南海之濱的熱帶雨林,從白山黑水的虎豹棲息地到碧水丹霞的武夷勝景,作為“國之大者”的國家公園建設正在為更好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夯實生態根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國家公園是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建設國家公園,既可以保護好自然生態系統,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生態產品;又可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好原住民生產生活,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統一。在第一批設立的國家公園,農牧民通過生態補償、公益崗位、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增加了收入,也增強了保護生態的獲得感。比如,三江源國家公園實行“一戶一崗”全覆蓋,選聘1.72萬名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每年每戶能有2萬多元收入;武夷山國家公園創新生態補償機制,選聘1400余名村民從事生態保護、旅游服務等工作。這些有益嘗試實現了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共贏,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更大力度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全力打造美麗中國的靚麗名片,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能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筑牢基石,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生態根基。
作者:北鳴(渝北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