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神舟十三號歸來是獻給“中國航天日”最好的禮物
4月16日上午9點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目前為止中國載人航天在軌時間最長的一次飛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即將進入建造階段。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航天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是為中國航天日送上的最好的禮物。52年前,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1975年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回收成功、1981年第一次一箭多星發射成功、1984年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成功、1999年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返回、2003年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環繞地球21小時后成功返回、2007年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發射成功等,52年來,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中國人逐夢太空的堅實足跡,中國也吹響了建設航天強國的號角。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也成為了民族精神,激勵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從“無人飛行”到“一人一天”再到“多人半年”,中國航天用22年的時間不斷“延長”著中國人上千年的飛天夢。如今,隨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成功返回,中國空間站將開啟全面建造的新階段,據目前所公布的計劃,今年內將發射2個空間站實驗艙、2艘載人飛船、2艘貨運飛船,實現首次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從神舟六號載人飛行開始,每次飛船的發射和返回都牽動著中國人的心,如今我們能夠從飛船進入大氣層開始就一直看著回傳圖像,我們的測控技術越來越先進,預報精度越來越準。
52年來,中國航天已經從當年的一個衛星發射中心,發展到如今的3個衛星發射中心4個航天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隸屬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去年中國航天發射55次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52年里已經實現超過400次發射,就在神舟十三號成功返回前的14個小時里,中國航天再次進行了兩次發射。
本次返回的神舟十三號乘組被網友戲稱為“感覺良好”乘組,因為他們在太空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覺良好”。而“感覺良好”的背后是每一個航天人“不帶任何一個問題上天”以及“成績每天清零,工作萬無一失” 的細致嚴謹,是發射場系統、航天員系統、回收場系統、測控系統、飛船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密切協作與配合。
今天,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即將進入新的階段,相信有航天人細致入微的工作,和他們身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中國航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作者:向紹偉(涪陵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