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神舟凱旋英雄回家 ?書寫中國航天事業精彩華章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凱旋,英雄回家。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飛船,抵達中國空間站。在180多天的太空之旅中,他們兩次出艙并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太空跨年、首次在軌通過手控遙操作完成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首次在軌駐留長達6個月,帶我們感受了許多獨特的太空新體驗。神舟十三號的太空飛行取得數項重大成果,為中國航天事業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艙外作業,“技術驗證”積累后續建造經驗。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出差三人組”開展了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任務,順利開展了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艙外典型動作測試、艙外互助救援驗證等作業,完成了全景相機C抬升、艙外作業點腳限位器安裝及相關工效驗證等任務,初步檢驗了利用機械臂操作空間站艙段轉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驗證了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和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為后續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積累了寶貴經驗。出艙任務的成功,不僅為后續出艙活動進一步積累了經驗,也讓實施艙外作業逐漸成為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工作常態,這將為空間站順利完成建造及穩定運營提供有力支持。
天地對話,“天宮課堂”激發航天強國熱情。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開展了廣泛領域的空間科學實(試)驗研究,同時還作為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面向青少年開設了“天宮課堂”。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并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空間科學設施,展示空間站里是如何開展科學研究的,解答了同學們對于航天員作息時間、太空中如何護膚等問題……“出差三人組”在空間站內圓滿完成了兩次太空授課,傳播普及了空間科學知識,激發了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在軌實驗,“科學成果”護航人類生命健康。科學實驗是此次“出差”的重點任務。這些實驗一方面圍繞航天員健康監測新技術,另一方面圍繞著科學新知識新發現,同時圍繞數據積累,完成了一系列創新研究。在神舟十二號的基礎上,神舟十三號乘組完成了20余項在軌科學實驗,特別是利用空間站的太空失重環境,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首次建立了空間條件下細胞的長期培養體系和細胞模型,利用這樣的體系和培養模型,科研工作者完成了幾項國際領先的生命科學實驗;首次觀測到太空中的心肌細胞“鈣信號閃爍”、心肌細胞美麗的收縮過程,這一技術對大眾健康,包括人類的長壽和心臟病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模型;首次完成了皮膚干細胞失重懸浮培養實驗等,這一研究有助于人類更好地了解生命。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也必將繼續書寫中國航天事業精彩華章!
作者:北鳴(渝北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