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隱姓埋名盡寫不朽功績 兩彈一星衛我大國尊嚴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正式發布《導彈人生》一書,首度公開12位已退休且過脫密期、此前隱姓埋名的中國導彈武器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12位功勛中有8位已離開人世,但他們的精神以及為中國作出的貢獻卻永垂不朽。以書為禮,我們不僅要讀懂12位功勛的事業,更要讀懂12位功勛的精神,從而傳承功勛事業、賡續功勛精神。
盡丹心熱血,填祖國空白。我國的導彈事業從西北的戈壁灘起步,荒涼貧瘠是那里最突出的特點。那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導彈發展也如同荒涼的戈壁,外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內無經費設備的充足支持,舉步維艱。憑著對祖國的一片丹心、滿腔熱血,兩彈一星的功勛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從零起步,最終干出了驚天動地的事業,不僅有60年前蘑菇云騰空而起,更有如今“東風紅旗,鷹擊巨浪”一系列導彈壓艙坐鎮,以大國重器之力守護著祖國的安全與穩定。以敢于首創的魄力、克服萬難的毅力,讓兩彈一星事業從無到有再到強,這是中國的成績,更是中國獨有的“兩彈一星”精神。
甘為隱姓埋名人,愿成赫赫有功事。導彈事業同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前途與命運緊緊相連,雖驚天動地,卻不能聲張。12位導彈武器功勛,無一不是隱姓埋名、遠離親人,將一生都奉獻于制造中國大國重器這一赫赫事業中,從青絲變白發,甚至去世多年之后才能將真實身份公之于眾。不為名,更不為利,功勛們將個人命運完全融進了祖國的事業中,因此,他們的赫赫成績就是祖國的累累碩果,而祖國的名也就是他們的名。
功績永垂不朽,精神亦需傳承。從最初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到如今導彈、核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一星”的內涵在不斷變化,但勇于首創、克服萬難、甘心奉獻、不為名利的“兩彈一星”精神卻堅定不移。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愈演愈烈,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更需傳承前輩事業,不斷鉆研深耕,守好國家安全,捍衛大國尊嚴,為“兩彈一星”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功勛們的精神是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功勛們的事業是國之重器,捍衛大國尊嚴,讀懂功勛精神、了解功勛事業,賡續功勛精神、傳承功勛事業,讓“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發揮更大能量。
作者:蒼梧(兩江新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