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評 | 疫情防控不能簡單粗暴硬核“上鎖”
近日,有網友發文稱:“河北遷安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防止居民私自外出,要求居民將鑰匙上交,由志愿者在外面把門鎖上,不同意的可以免費幫忙打孔上鎖,安裝鐵絲上鎖。”遷安市官方隨后回應稱,個別社區存在工作方法簡單偏激,當地正在進行核查、整改,擬以“小門神”報警器等技術手段替代硬隔離措施。
鑰匙上交、打孔上鎖,在科學防疫、精準防疫的今天,如此做法實在反常規,令人不解。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是用最小代價換取最好成果,而不是拍腦袋決策亂加碼。讓居民上交鑰匙或“幫忙”打孔上鎖于法于規無半點依據,反而會帶來諸多問題。
鑰匙上交等“硬隔離措施”并不科學。疫情發生初期,個別地區給車輛、給居民家門貼封條已經飽受爭議,而上鎖無疑是升級版的“封條”。粗暴的防疫手段背后暴露出的是亂作為,是不能因人因事施策的一刀切工作思路。疫情防控很重要,正因為重要才更不能亂來。疫情防控要根據當地實際,若確有必要,小區封控乃至部分區域靜態管理,只要做好宣傳和引導,群眾也都能理解配合。但上交鑰匙、打孔上鎖顯然已超出必要限度,“碼”加了上去,可能對疫情防控產生負面效應,給居民的負面情緒加壓。
鑰匙上交等“硬隔離措施”有很大風險隱患。且不說房屋所有權是法律保護的個人權利,鑰匙交出后,如果發生失竊案件,發生安全事件誰來負責?打孔上鎖后,如果發生意外,居民如何逃生?突發疾病如何送醫?如此行事潛在的風險隱患太多了,一旦發生就是悲劇,這樣的責任誰也擔不起。
防疫不能亂加碼,不能亂作為。很多地區在疫情防控總體要求下,用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安全指數,取得了良好效果。疫情防控是“國之大者”,簡單偏激要不得。
“五一”臨近,各地要結合實際,做好疫情防控與居民正常生活兩手抓。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的科學含量、精準程度、為民溫度。主動回應社會和群眾關切,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全力以赴保障廣大群眾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五一”節 。
作者:郭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