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抓住抗疫保供契機 提速統一大市場建設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今年以來,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平穩開局的同時,也面臨著需求收縮、物流不暢等困難和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交通運輸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
疫情期間,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響,物流運輸受阻,部分地區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受到影響,“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訂單交不掉”成為部分企業正常運轉面臨的困境。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決策部署接連落地,及時協調要素保障,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全力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重要生產生活物資運輸暢通,確保產業鏈供應鏈“不掉線”,努力實現“民生托底、貨運暢通、產業循環”。
前不久中央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題中之義,目前抗疫階段遇到的物流不暢問題,正是《意見》聚力破解的重點所在。交通運輸部提出,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營造公平競爭、健康規范的交通運輸環境,也正契合了《意見》的精神。
特殊時期往往更容易暴露短板、發現問題,也更利于找準癥結、靶向施策。當前物流卡點堵點的現實無疑有其特殊性,但諸如疫情影響帶來的運營成本因素、個別地區管控措施過度加碼、地區之間管控政策不一,以及管控措施有待更科學、優化,服務措施跟進尚需更及時、有力,如此種種,都表明經濟循環、市場運轉機制尚有很大的升級、完善空間。認真檢視、有效破解背后的深層次矛盾,不失為提速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契機。
結合《意見》的貫徹落實,有針對性做好當前穩鏈保供工作。加強部門協同和跨區域聯動,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優化管控政策,提高貨車通行效率,突出解決產業鏈關聯企業物流、原材料跨省域供應堵點問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配套鏈穩定運行;加大跨區域貨源組織力度,強化聯保聯供機制,保障受疫情影響地區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相關部門出臺的穩鏈補鏈、保供紓困政策舉措,無疑正契合了《意見》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整體把握、協同推進,從建設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的“硬環境”,到打造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的“軟環境”,是打通防疫保供卡點堵點的關鍵路徑。
在穩鏈補鏈、保供紓困實踐中積極作為、創新探索,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創造條件、積累經驗。優化、完善保供紓困機制,破除卡點堵點、促進物流暢通,顯然不只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權宜之計,而要在著力解決現實問題的同時,從制度設計、操作規范等層面探路,著眼于常態化、長效化,把好的做法堅持下去、好的經驗推廣開來,加快建設規范高效的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推進國民經濟循環體系的持續提質升級,不斷提高防風險、防沖擊的能力。
作者:范子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