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拉開空間站建造大幕 實現航天強國新跨越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召開《空間站任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評估報告》評審會,評估結果認為空間站任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目標已全部實現,工程各系統已準備到位,具備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條件。
2022年是完成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又恰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滿足航天員長期在軌生活、工作以及地面航天員尋訪的載人航天器,代表了當今航天領域最全面、最復雜、最先進和最綜合的科學技術成果。目前世界現存兩個空間站,一個是中國的天和空間站,一個是由美國主導歐洲參與開發的國際空間站,因多次申請被拒絕,中國一直沒有能參與過國際空間站。建造中國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重要標志。建成之后,它將是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彰顯出中國人自主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決心和才智,體現出中國在世界載人航天領域不可或缺的地位,成為中華民族中國夢航天夢的重要載體。
太空建站,對于世界上任何一個航天大國,都是歷史性的一步,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集中體現了國家高科技發展水平。我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自2020年以來,先后成功實施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共6次飛行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圓滿完成了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任務目標,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技術,全面驗證了工程各個系統執行后續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之間的協調性、匹配性,另外,還檢驗了工程常態化、高密度實施任務的能力,也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隨著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飛行乘組的凱旋,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既定任務也圓滿完成,同時也拉開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大幕。未來,在這一領域,必將書寫出越來越多的中國故事。而中國空間站的建成,也將為我們飛向深空設定一個堅實的支點。
中國載人航天走的是一條艱苦卓絕的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彰顯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勇氣。空間站作為長期在軌運行的“太空母港”,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天器,可滿足航天員長期在軌生活工作,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潔凈環境也可以充分用于開展各類科學技術研究,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受到各航天大國的高度重視。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從神舟五號一人一天飛行到神舟六號兩人多天飛行,從神舟七號太空行走到神舟八號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提出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到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前兩步,中國載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關口,實現了一系列從夢想到現實的突破。而隨著“天宮”空間站的建成,我們也將很快完成第三步。建成中國空間站,必將再次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航天事業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空間站是歷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目前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向世界敞開大門的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家”,見證中國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努力。誠如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評價說,中國開放空間站是聯合國“全球共享太空”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偉大范例”。
作者:縱橫四方(渝北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