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兩江評 | 踐行“新食尚” 守好大國糧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施行一年多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已逐漸深入人心,光盤“新食尚”正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
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糧食減損降耗和防止食品浪費,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糧食從生產到零售全環節損失約占世界糧食產量的14%。這個損失降低1個百分點,就相當于增產2700多萬噸糧食,夠7000萬人吃一年。2021年10月,隨著《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印發,實現節糧減損有了更為清晰的路線圖。方案提出到2025年,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節糧減損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基本建立,常態長效治理機制基本健全。方案聚焦全鏈條多環節開展節糧減損行動,相當于增加了“無形良田”,為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開辟了重要途徑。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米粒雖小,尤見禮義廉恥;節約事微,可助興國安邦。一粒糧食,可折射傳統美德的熠熠光輝,更反映著現代文明的基本訴求。在全國各地,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加強集約、可持續、低碳的現代化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新農人節糧減損的聚力方向;餐飲業深入開展文明餐桌行動,致力于將厲行節約納入食品加工、餐飲服務全過程;學校和單位食堂,引入數字化餐飲管理系統的“智慧食堂”幫助用餐者實現個性化、定制化取餐,餐飲管理者從中實現提質增效,也減少了糧食浪費……在神州大地上,一份份節糧答卷正在書寫,以節約為名的“新食尚”蔚然成風。從“小餐桌”到“大文明”,全社會在行動—。
中國作為一個糧食大國,糧食節約減損的任務十分繁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力度,在節糧減損上取得積極成效。當前,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糧食增面積、提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同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加劇,保障糧食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但我國糧食浪費問題仍不容忽視,全產業鏈節糧減損的任務仍相當繁重,空間還很大。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糧食損失和浪費趨勢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就需要加強節糧減損宣傳教育引導,健全完善部門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相結合的監管體系,綜合運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續開展常態化監管,健全常態長效治理機制,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
勤儉節約既是個人的美德,更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回溯歷史,“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古訓銘刻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文脈中。著眼當下,把節糧減損要求融入市民公約、行業規范等,推進糧食節約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軍營,將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等要求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內容,就有助于在全社會營造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的濃厚氛圍,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作者:蒼月(渝北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