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評 | 專注熱愛 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成為自己的“韋神”
近日,被稱為“韋神”的北大助理教授韋東奕又火了。這位曾因“質樸形象”意外走紅的學霸這一次火卻不是因為形象,而是網傳他僅用一天便解決了一個博士團隊的難題。對此,北大數學院院長表示:暫不清楚,別人做不出來,韋東奕能做出來是很平常的事。
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氛圍越來越濃郁的今天,“韋神”們的火是一種必然。科技工作者不斷出圈,側面反映了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公眾對知識的渴求、對人才的尊重都在與日俱增,而在專業領域之外,他們身上往往也具有獨特人格魅力。人們尊重“韋神”,不僅在于他的專業能力,更在于他身上專注與執著的品質。盡管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取得韋東奕在數學領域的成績,但每個人都可以專注于熱愛,執著于追求,在自己的領域綻放別樣的光彩。
每個人都有閃光點,都有自己所熱愛、所擅長的領域,正如韋東奕的數學。因勢利導,合理利用自身優勢并持續發力,方能讓自己的人生走得更長遠。人不需要面面俱到,但可專精一點,知識爆炸的年代,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能在某一領域盡力做到最好就足夠了。很多著名學者也并非面面俱到,甚至有偏科現象,卻不影響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取得成就。韋東奕熱愛數學,擅長數學,專注于數學,在合適的土壤中持續成長,他與數學已經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韋東奕的這些經歷很值得人們思考學習,熱愛與事業的融合會極大催人進步。
韋東奕讓我們看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韋東奕最初走紅,很大程度上是“手提一瓶礦泉水、拎著兩個饅頭”的質樸形象與一系列重磅獎項加畢業留校任教的反差。在后續報道,以及這次的新聞中,韋東奕依然是一副質樸的形象,比如拒絕為其打破校規的哈佛;謝絕水壺,堅持用撕去包裝的1.5升礦泉水瓶喝水等等。韋東奕的淡泊不禁讓人腦海浮現陶淵明的詩詞,只是他的“豆”,是數學的高樓大廈。在百般滋味的生活中,一顆平實質樸的心將讓人更加穩健,韋東奕的精神與氣度值得我們學習。
正如媒體評論:“有了真正熱愛的東西,就不會待在原地彷徨。”我們或許沒有“韋神”的天分,但卻可以有“韋神”的專注和執著。在三百六十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熱愛,做自己的“韋神”。
作者:郭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