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評 | 退出國際排名彰顯學術自信 立足中國特色建設世界一流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退出國際大學排名”被證實,隨后又傳出南京大學、蘭州大學陸續退出的消息。據悉,我國已有幾所大學陸續停止與世界大學排名機構合作,不再向機構提供資料,該消息在網絡引發熱議,網友表示“退出不合理的機制,建構我們自己的符合我們實際的評價機制才是正道”“支持,與其去追求排名不如好好踏實干”。
如何看待國際排名?幾十年間,中國高校從曾經的追捧到今天的理性淡然,心態的轉變背后是近年來中國高校學術水平的逐步提高,學術自信的逐步增強。我們的成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肯定來證明!
國際大學排名并非權威,局限性日漸凸顯。在特定歷史階段,國際大學排名在中國高校發展過程中曾起到過一定積極作用,但近年來卻產生了一系列問題。目前世界大學排行榜側重點各不相同,同一所大學在不同榜單上可能有較大差異,而大學的評價是多個維度的,排名只是外顯的一種方式,真正的一流大學沒有相同的標準。因此任何一個大學排行榜都不具有絕對權威性,而一些國際機構所做的世界大學排名,依據的評估方式,與我國“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方向并不匹配,一些高校一味圍繞“排行榜”辦學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盲目追求國際排名是舍本逐末,片面迷信榜單也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根據國際排行榜的指標來辦學,可能會讓學校辦學目標產生偏移。
主動退出國際大學排名,體現中國高校學術自信。大學是研究學術、造就人才的地方,一所大學是否獲得社會認可靠的是學術而不是單單一個排名。對高校而言,與其排行榜上爭高下,不如學術水平見真章。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主動退出國際大學排名,充分證明了這些高校對自身學術水平的自信,而建立學術自信是我們辦學的精神氣度。
扎實推進新一輪“雙一流”大學建設,必須立足中國特色。我國自古以來注重教育,注重學術。古人云:“立大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從太學到縣學,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完備的教育體系。盡管現代大學制度源于國外,但歷經一百多年發展,中國大學早已開拓出自己的道路,在將來也可以堅持自己特色繼續前行。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黨創辦和領導的高等教育就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這不僅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精神品格,也是全國高校建設發展的基本遵循。淡化國際排名終將是大勢所趨,愿更多的高校牢記“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八個字,立足中國特色,建設世界一流。
作者:郭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